联系方式: 微信:biyebang QQ: 629001810
摘要: 本系统依据开发要求主要应用于教育系统,完成对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学生成绩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开发本系统可使学院教职员工减轻工作压力,比较系统地对教务、教学上的各项服务和信息进行管理,同时,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加快查询速度、加强管理,以及国家各部门关于信息化的步伐,使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 目前,学校工作繁杂、资料重多,虽然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已进入高校,但还未普及,而对于学生成绩管理来说,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统一的系统。因此,开发一套适和大众的、兼容性好的系统是很有必要的。 本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注意使其符合操作的业务流程,并力求系统的全面性、通用性,使得本系统不只适用于一家教育机构。在开发方法的选择上,选择了生命周期法与原型法相结合的方法,遵循系统调查研究、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四个主要阶段进行设计,而在具体的设计上,采取了演化式原型法,随着用户的使用及对系统了解的不断加深,对某一部分或几部分进行重新分析、设计、实施。本论文主要从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与使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成绩管理信息系统 信息化 数据库 Asp.net
3.2 系统设计业务目标(业务逻辑层) 3.2.1系统设计目标概述 成绩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总体目标是建立一个先进、高效、安全、可靠的能被有效和应用于学生成绩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库管理系统。该系统基于B/S结构,即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服务器端由运行ASP.Net的Web应用程序及运行Microsoft SQL Server2000的数据库服务器组成,客户端可以Internet Explorer,FireFox访问系统。本信息系统体现了学生成绩管理的业务逻辑行为、大大简化了相关工作的烦琐流程,同时为管理层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3.2.2 用户(角色) 本系统用户角色主要有两类:系统管理员与普通用户。其中系统管理员可进行用户管理。普通用户可分为学生,老师,教务处等用户。 系统管理员:可进行用户管理,组权限分配,信息查询等工作。 教师:可进行学生信息管理,课程信息管理,成绩管理,授课信息管理,信息查询,成绩统计等工作。 学生:可进行成绩查询等操作。 3.2.3 假定 假定分为用户假定和系统环境假定。 用户假定:系统管理员及普通用户假定,即假定为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能熟练使用各种网络软件以及Windows操作系统、Internet Explorer浏览器等。 环境假定:系统运行环境假定为可建行万维网信息平台的搭建,如:互联网网络接入,Web服务器架设。 管理功能结构图: 教师功能结构图: 学生功能结构图: 3.3 技术总体目标 3.3.1系统技术性能要求 学生成绩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总体目标是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技术为教学工作中的成绩管理提供稳定、安全、可靠信息化服务,具体技术上将达到如下要求: (1) 先进性 采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保障系统能够最大限度的适应今后技术和业务发展的需要。软件结构应实现层次化、模块化、平台化,统一规范,同时采用先进的现代管理技术,以保证系统的科学性。 (2) 开放性 系统将采用具备优良性价比的开放式软硬件平台;网络体系结构支持多种通讯协议、数据库;采用C#等通用开发语言工具;对用户操作平台采用主流的B/S结构。 (3) 可靠性 可靠性包括系统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系统的稳定性需求包括:满足7*24小时的运行需要,发生局部硬件、网络和软件故障时有相应的旁路技术和容错技术,任意单点故障都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 数据可靠性需求包括:保证本地备份数据和实时交易数据的一致性,发生局部故障时,数据不损失,发生重大事故时,备份数据可以在规定的时限内恢复。 (4) 高效性 系统的设计要具有大规模的业务并发处理能力,数据的处理和传送也可采用批量处理的形式。即使在日终数据备份和批量处理的时候也可以照常办理业务。 (5) 可用性 可用性包括系统正常情况下的可用性和系统发生改变时的可用性。 正常情况下应用软件应安装简单、易于操作、界面友好,数据处理工作简单、方便、快捷。业务流程清晰,符合习惯,系统维护方便,备份及数据恢复快捷简单。 同时要在对硬件、软件及应用进行调整时不影响原有业务的实现。 (6) 可扩展性 高可扩展性指两方面:一方面通过扩充主机、CPU、磁盘、内存等硬件可以提高性能指标,通过扩充网络可以排除阻塞、拥挤和超时;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开放式体系架构、模块化、参数化以及组件技术,对业务量、业务种类的扩展、与其他机构连接的扩展、系统功能扩展等都能提供足够的支持,缩短系统实施周期。 (7) 可管理性 高可管理性包括正常情况下的可管理性和系统发生改变时的可管理性。可管理性指系统应具备对主机、网络、数据库、应用等情况进行监控、管理和调度;对系统自身所有的和流经系统的信息、参数、文件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 (8) 安全性 安全性指系统具有数据传输的加密/解密、用户身份认证、权限确认、日志记录等安全控制功能。具体包括:数据保密性、传输安全性、访问安全性、安全审计、网络安全和系统安全等。系统安全性要求包括基于用户的系统操作权限控制、某些数据的加密保护、身份鉴别。 安全性能:(1) 访问者用户验证方式采用基于MD5加密的用户Form验证 (2) 定期备份数据库以预防系统故障时及时恢复 (3) 系统硬件与网络结构应满足web应用程序安全稳定地运行的需求。 以达到信息的及时准确处理,数据安全等。可考虑运用硬件防火墙及支撑软件来预防来自网络的攻击,并采用备份服务器来备份重要数据及程序,以便出现故障时能及时恢复系统。下面是建议采用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3.3.2 精度 系统精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系统信息流转的正确性 系统信息流转的完整性 3.3.3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系统内数据保存具有持久不丢失性,数据的安全保证要能防止病毒和网络上非法用户如黑客的获取。这些可以通过对Web服务器的维护管理和各种杀毒与网络安全系统来提供保证,不属于本系统数据安全性要求范围内。 3.3.4 时间特性要求 系统的时间性能规定要求系统的大部分操作在用户视觉延迟时间范围之内。对某些检索和其它涉及复杂计算的操作系统响应也应保持在3-5倍用户视觉延迟时间范围内。 连接性能:为保证系统可能存在的大量的并发连接数,因此需要保证用户在其网络正常情况下可访问站点数据。 数据库检索性能:由于系统需要检索大量用户数据,因此在数据库检索性能上需要采取一定的优化措施以提高检索性能,降低数据库及网络传输消耗。 3.3.5 故障处理要求 本系统在按运行环境所要求的系统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和网络环境)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严重的系统故障如系统崩溃等。对除此之外的系统故障应是在简单的配置和调整后及时恢复。 3.3.6 UI要求设计要求 UI设计是系统具有良好的易用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本系统的特殊应用范围考虑,本系统的UI设计主要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功能,二是风格。 针对页面功能上的要求是:应具有可方便检索,浏览站内信息,具备良好的导航性; 针对页面风格上的要求是:体现美观、简约、现代、友好易用等设计元素。 因此,本系统UI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浏览界面友好,美观,大方 栏目内风格统一,让访问者能快速熟悉网站的设计结构,信息显示一目了然 风格简约,突出功能与重点 易用性强,便于操作与查找相关内容 良好的伸缩性,易于在将来的运营过程中增减模块或内容 站点结构清晰科学,便于管理维护 3.3.7 开发与运行环境规定 该运行环境的规定是保证本需求说明的功能得到实际真正体现的基础。 (1) 服务器端运行环境支持软件 服务器端软件: Windows2000 Server或更高版本的操作系统, 推荐Windows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数据库系统:SQL Server 2000 或更高版本的数据服务器 Web 服务器:Microsoft IIS 6.0 .NET Framework v1.1或更高版本的Web 应用支持 企业杀毒软件 (2) 用户端PC软件 Windows98或更高版本操作系统(安装有IE5.0以上版本) 或其它98年以后发布的带有Internet浏览器软件的图形UI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windows,Linux等 浏览器:Internet Explorer、 Maxthon、 Mozilla Firefox、Mozilla Firefox 推荐使用:Internet Explorer、 Maxthon、 (3) 开发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2003 Enterprise Edition 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NET 2003 ,Adobe Photoshop CS,Dreamweaver MX 2004 数据库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Web 服务器:Microsoft IIS 6.0 CPU: Intel Pentium(R) 4 2.8CHz 内存: 512 MB
系统网络拓扑图
版权所有© 帮我毕业网 并保留所有权利